「迟早更新」
「迟早更新」是一档探讨科技、商业、设计和生活之间混沌关系的播客节目,也是风险基金 ONES Ventures 关于热情、趣味和好奇心的音频记录。我们希望通过这档播客,能让熟悉的事物变得新鲜,让新鲜的事物变得熟悉。
您可以在苹果官方的 podcasts 、网易云音乐等搜索🔍「迟早更新」订阅收听,也可以通过其他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订阅地址:https://czgx.fireside.fm/rss
微博:http://weibo.com/chizaogengxin
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chizaogengxin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反馈,欢迎发电子邮件至 embrace@weareones.com。
#102 「迟早过年」·关于收集和释放的姿态
行星系可以是一个社会隐喻:有核心和靠近核心的重磅成员,也有无数被抛甩到天涯海角却依然无法逃脱引力的微末碎片。王占黑的眼睛够尖,手指够细,能够发现并且捏着这些碎片,递到你我眼前。和第 88 期一样,我们忍不住再次试图窥视小说背后的创作过程,以及占黑受书中人物启发在现实中所做的实践。
友情提示:本期节目末尾有大型彩蛋(但也不要径直前往收听啊)。
Show Notes:
《麻将,胡了》片段吴语方言朗诵声优(按出场先后顺序排列):
杭州话 许昕
舟山话 Miya
无锡话 佳敏
上海话 冬眠
绍兴话 东方
苏州话 adi
丹阳话 Billions
海盐话 包子
义乌话 金杭梅
台州话 璟璐
吴江话 白云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王占黑
#101 「迟早过年」·关于记忆和梦境的建设
被问起田野调查能否挖出真相时,傅高义认为重点在于「他们告诉了我们什么实情」。哪怕对方刻意掩饰或闪烁其词,矛盾叙事也是一种真实窘境的反映。不过,观察他者的社会学研究是一回事,要接受自己无意识中造成的观念扭曲则另当别论。这期节目受综艺《全能住宅改造王》(大改造!!劇的ビフォーアフター)启发在形式上做了新尝试,欢迎反馈收听感受。
Show Notes:
#100「迟早过年」·关于阅读和聆听的力度
「双重性」总是迷人的话题——无论是谈及和洋折衷下的社会暗涌,流行文化里的「分母分子论」,还是优美情怀掩盖的法西斯暴力,抑或节目之外的那些写作与言说之间延展重叠、互为表里的杂糅。另有勘误两则:一,DA PUMP 在红白歌会上唱的是《USA》;二,最后环节提及的沙汤,配料之一应为鸡肉而非猪肉。祝各位己亥新春吉祥如意。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访谈嘉宾:李如一
#99 行旅闲聊之「另一个世界并不存在」
戴着游客专属的有色眼镜,任宁和枪枪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东京数日。这是一期流水账式的回溯,也是对自身记忆的重访、再塑和加固。如果节目中提到的地点和活动让你有话想说,欢迎写邮件来。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Richor
#98「Mindware」的开发、更新与维护
史蒂夫·乔布斯曾经把电脑比作「给我们心智的自行车」(a bicycle for our minds)。但愿意骑上这辆当时看来摇晃简陋且需要技术门槛的自行车的心智,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可能的解释有许多,但青少年时期所受的影响,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本期节目介绍、讨论了一种面向未来的高中教育形态。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98「Mindware」的开发、更新与维护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陈雯
观点嘉宾:蔡朝阳、郝景芳
#97「Meatware」的开发、更新与维护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97「Meatware」的开发、更新与维护
这期节目是要谈什么呢?反正不能总结成广义并且边界模糊的「身体」二字——于是便想到了苏珊·桑塔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的开头,说这个同样广义而边界模糊的概念实质上是对非自然之物(技巧和夸张)的热爱。她谈论的是「这样一种感受力,其特征之一,是将严肃之物转化成琐碎之物」。这期节目好像也差不多。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郭宝婷
#96 开门:关于「装人的容器」
在关于濑户内艺术三年展的系列节目(第 25~28 期)中,我们从功能、外形和实际体验的角度谈过建筑,但「建筑」显然远不止这些。作为带有「圣器」属性的人造物,建筑在大自然(nature)与人的自然状态(natural)之间开了一扇门。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董正蒙
观点嘉宾:黄璟璐
#95 控制社会、泛民艺色彩与杨超越 下篇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95 控制社会、泛民艺色彩与杨超越 下篇
《控制社会、泛民艺色彩与杨超越》这两期,是希望成为一个「工程文件」——不是未经加工的原始素材,也不是结论已定的终稿——为那些觉得有点什么不对,又想做些改变的人,提供些微面对各种问题的启发。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94 控制社会、泛民艺色彩与杨超越 上篇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94 控制社会、泛民艺色彩与杨超越 上篇
「民艺」是片宽泛而迷人的领域,无论匠人、商户、学者、政治家还是艺术青年,都能各取所需地挖到宝藏。如鞍田崇所言,「民艺不是简单地以物品方式存在,而是指放置物品的空间以及在那个空间里发生的所有生活。」做为营造安全感的工具的「民艺」,既可是矛,亦可是盾,端看谁来用,如何用。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93 酸滑苦辣甜沙咸,酥腻鲜糯脆韧绵
只盼余生多滋味,年年过去又年年。在《饮食男女》的背景声中开场,我们来聊聊开放思想与开放舌头之间的关系。若同为身体服务的时装设计属于当代艺术,那么取悦口舌肠胃的技法也应可被视作一门高深的创作——要如何以新的角度来讨论饮馔烹饪呢?由于录音时的失误,本期节目音质欠佳,是为憾事。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btr
观点嘉宾:席妙雅、王志伟
#92 关于「只工作不上班」的讨论
本期节目与第 89 期都言及「寻找更多可能」。只是后者的对象是周围环境,而这期则关于如何为自己建立更独立灵活的社会路径,以及覆盖面更广的认知边界。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访谈嘉宾: 张乐
观点嘉宾: 路意、Tinyfool、大狗熊
#91 二十一世纪初叶文明之一面或在兹
1907 年,青年鲁迅写了《文化偏至论》。2018 年,新的「文化偏至」似乎正在悄然萌芽。全球化和互联网科技带来更多可咀嚼的信息,但同时也在我们脑后插上了连向虚无的导管。如果你不喜欢幼稚化的自己,那或许要首先试着对尽可能多的事物负起责任来。
Show Notes:
- 鲁迅的文章《文化偏至论》
- 任宁的文章《改造这个幼稚化的社会》
- 《新京报》的文章《柳传志的「至暗时刻」》
- Bret Victor 的博客 Worry Dream
- 鲁迅的文章《外国也有》
- 三岛由纪夫的文章《艺术需要性爱吗?》
- 腾讯科技的文章《马化腾谈开放生态:腾讯只做去中心化赋能者》
- 《牛津词典》2017 年年度词汇「youthquake」
- 《纽约时报》的新闻《What Turned the British Election? Maybe the Youth Vote》
- 任宁为《单读》「书信共和国」所作的《手头所忙之事究竟是什么?》
-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主席 Marine Le Pen
- 俄罗斯反腐律师和社会活动家 Alexei Navalny
-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Australians Say ‘Yes’ to Same-Sex Marriage in Nonbinding Vote》
- 曾任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的 Geoff Raby(芮捷锐)
- Jennifer Holley 在康泰纳仕博客上的文章《Youthquake 1965》
本期主播:任宁
#90 行旅闲聊之 Driving to Decentralization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90 行旅闲聊之 Driving to Decentralization
带着连日颠簸的倦意,这期节目谈到房车旅行、卫星互联网与先天审美,也涉及了关于「去中心化生活」的讨论。我们与「去中心化」之间的吸引和排斥,是来自政治、经济、技术,还是一种本能?末尾有关于新一档节目的预告。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Rio
#89 Put on His Knowledge with His Power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89 Put on His Knowledge with His Power
把「政」和「治」混在一起,是造成当下许多误解、犬儒和无力感的主因之一。如何塑造有活力的公共生态,如何借助技术为政策制定寻找平衡(或作出贡献,取决于你的立场),如何以个人身份在中国语境下「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极其值得讨论的问题。
Show Notes:
- 温州市决策咨询办公室
- 刘晶的文章《开放决策、公共对话与地方治理创新——以温州特色智库体系为例》
- Alex Pentland 的书《智慧社会》
- 倪考梦的《乌合之众》书评
- 温州城建论坛
- 《南方都市报》联合发起的「南方民间智库」
- 茅于轼等人创办的天则经济研究所
- 帕雷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 李晓煦的书《三生有幸》
- Daniel Pink 的书《驱动力》
- 「迟早见面」报名链接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倪考梦
#88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88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所有艺术性劳动中,写作或许最不适合被旁观。但这反为文学作品的创造增加了几分神秘感。趁郝海龙的《少年阿珵》面世,我们找了他聊聊这部小说的 meta data。无论是灵感来源、时间分配、环境与工具还是叙事角度的找寻,这令人好奇的过程也许会带来独特的启发。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郝海龙
# 87 更多更多以及更少更少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87 更多更多以及更少更少
"Philosophers are people who know less and less about more and more, until they know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 Scientists are people who know more and more about less and less, until they know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 ― Konrad Lorenz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何匡
#86 An Awful Lot of Coffee
Edward Abbey 谈美国时提过,"Our culture runs on coffee and gasoline, the first often tasting like the second." 当下中国的咖啡馆总数和增量皆达历史最高,但消费的遽增未必意味着我们对作为一种商品和文化的咖啡的认知程度也同等上升。哪怕是作为案例研究,咖啡亦是值得了解的对象。这一杯,喝的究竟是什么?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铁皮
#85 「迟早过年」·初六三本书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符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摘自木心《素履之往》。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84 「迟早过年」·《现代艺术 150 年》与《山道具》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史以来离消费最近的时代。因此,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离艺术最近的时代。现代艺术离不开消费,反之亦然。了解艺术不能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消费者,但至少能让你更现代。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83 「迟早过年」·《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与《飞行家》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市场展现出一派令人茫然的离奇景象。靠着一堆低级且同质化的影片,大年初一大盘 13.55 亿,破全球单日纪录。是看的人太随便,还是拍的人不认真?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82「迟早过年」·《马桥词典》
这是一本个人化的、以词典为形式的地方志。麦克卢汉说,「我们塑造了工具,因此工具也塑造了我们。」语言作为一种沟通手段,是对人类文明影响最深的工具,亦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而节目中提到的「每个人的词典」,也许已经实现了——那就是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81 「迟早过年」·《单读》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81 「迟早过年」·《单读》
如果《单读》是一个 app,那么它的主编吴琦就是产品经理。从如何更好地呈现主题(解决痛点),到封面(交互)的设计,到内容(功能)的选择,再到收集读者(用户)反馈进行迭代,一册册的「杂志书」就这样带着对过去的挽留,刊载了对未来的期待。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吴琦
#80「迟早过年」·《奇迹集》
都说现在的春节没「年味」了——可这「年味」又原本究竟是何物?或许是那点由传统继承来的、与平日相比更富仪式色彩的「异常感」吧。读读《奇迹集》,有助于从日常中摸索出灵光,透着天鹅绒被也感觉到那粒豌豆的存在。
Show Notes:
*以上诗歌文本均来自黄灿然豆瓣小站,但第一首《俯瞰》因小站尚无文本,暂不便收录于此,还请大家见谅。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79 「迟早过年」·除夕三本书
各位春节好,又到「迟早过年」特别节目登场的时间了。这期节目从石川啄木谈到寺山修司,再到伊东丰雄;从三行短歌谈到好奇心的不可或缺,再到建筑与环境。大年三十,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叔姨伯姑,一起聊书。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78 作为生活方式的女权主义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78 作为生活方式的女权主义
虽然无论以理性抑或感性视角来考察,多样性都是美好社会的基底,但人和人之间的不同却也总导致不公,将各种群体引向矛盾、冲突与危机。塞林格说过「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显然,我们需要来聊聊「该不该」的判断尺度在哪里。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婉莹
#77 看着电视长大的人 下篇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77 看着电视长大的人 下篇
这是与西冰「聊电视」的最后一期。客厅里的电视机和机顶盒也许会蒙尘,但广义上的「电视」不会消亡,只会以更多样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生活里。而随着观众和内容生产者的减少,传统的电视行业,会不会退回到最初「少数人做给少数人看」的局面?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西冰
#76 看着电视长大的人 中篇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76 看着电视长大的人 中篇
话接上回。作为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时受众最广的媒体,当时电视上流行的内容以及观众对此的反应,是时代的绝佳写照。西冰的讲述中带有一种怀旧特有的辉煌和豪气——那是中国电视和电视人在话语权上的黄金时代。然而新浪网与阳光卫视的联姻,也昭示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并没有让一切都画上句号。好戏还在后头。
Show Notes: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西冰
#75 看着电视长大的人 上篇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75 看着电视长大的人 上篇
许多人看着电视渡过了自己的少年时期。而对于上一代电视工作者而言,他们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中国电视工业发展变化的过程。本期我们请来了资深媒体人西冰,用他自己的回忆,来聊聊这个曾经给了我们许多欢乐和眼界的方盒子(好一个怀旧的比喻)上承载的故事。讲不完的,下期继续。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西冰
#74 这么远,那么近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74 这么远,那么近
「我会带着我的偏见出发,等待这些偏见被打破,或被再次印证。」老许在《十三邀》的开篇语里这样说。他说这里的「偏见」是「问题意识」——而要直面问题,无论它是源于自身或是他人,都需要自嘲式的勇气。以这位「不靠谱的作家和勉强的创业者」为参考,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开始校准自己对世界的偏见。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许知远
#73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阴谋论能让我们安心,因为它们提出的世界模型比世界本身更容易理解。无论它有多黑暗或多具有威胁,至少我们内心少了未知带来的恐惧。」——引自 William Gibson 对 Peter Ackroyd《伦敦传》的书评《吞城:消化大城市的艺术与科学》。抱怨的言语激不起思考。灰黯的眼睛看不到光明。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72 「书」与「非书」的时代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72 「书」与「非书」的时代
在节目里任宁提到他所知的亚马逊线下书店有两家,但其实早已远不止此——目前已在美国东西海岸营业的网点就有 13 家之多,另有两处即将开门迎客。这是怎么回事?实体书,线下店,不是被亚马逊亲手推下悬崖的么?我们都觉得技术推动生活前进是理所应当的,每次出现瓶颈,总会有人做出新东西将其突破。可是,电子书,算「书」么?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71 任宁 0211 vs. 任宁 1102
反馈听众来信之后,接着的是以展望的形式进行的阶段总结,面临「岁数」时如何与自己相处的心得,戒烟带来的经验收获,以及使用「I」和「X」来对 2017 做的概括。在这一年的尾巴上,你有什么话想对未来的自己说?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70 技术不再重要?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70 技术不再重要?
名字里带「科技」的公司越来越多,技术在企业里的分量却越来越小。各种平台级的基础设施越做越便利,价格也是一跌再跌越来越低。白天的经历越充实,晚上聊起来就越起劲。也许以后不会有人说「我有一个想法,就缺一位程序员了」,而是会说「不要创业了,去搞运动吧!」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Rio@疯投圈
#69 摇摇晃晃的人间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69 摇摇晃晃的人间
我们总会在安顿与漫游两种欲望之间来回切换。三浦展写过:「……消费行为早已超越了消费本身,寻找自我的热潮开始不断扩大。换言之,人们开始不断思考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却无法得出结果。」作为一种消费的旅行,会如何就「什么样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这样的问题给出答案?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吴涛@内核恐慌
#68 假如桑塔格有 iPhone 下篇
与林叶和姚瑶谈论手机摄影的第二部分。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有过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但当我们拿着手机,用一种记录当下现场的心态抓下咫尺之遥外的情境收入「囊」中,我们所收获的显然不必定是好照片。是什么变了?又有什么没变?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林叶、姚瑶
#67 假如桑塔格有 iPhone 上篇
全世界最大社交应用之一 Snapchat 的母公司 Snap 的官网上,有这样一段话:「Snap 是一家相机公司。我们相信,重新发明照相机是改善人们生活与沟通方式的最佳机会。我们的产品使人们能够表达自我,活在当下,了解世界,欢乐一堂。」 这足以说明摄影的重要性。「咔嚓」一声,意味深长。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林叶、姚瑶
#66 「……所以还是公社嘛!」
「内容的聚合和呈现」,是互联网作为一类媒体的本能,是萦绕在科技界终日不散的话题。在「读点好的,这很重要」的信念下,理想主义与话语权的纷争在推拉着内容生产者们的臂膀,读者们也蜂集于自己认可的品牌周围,形成了一个个基于语境的同志集体。在这期里,听听前《离线》主编李婷怎么说。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李婷
#65 不完整的白
本期播客:迟早更新 #65 不完整的白
除了那些不可言说的事物,日常语文很多时候可以成为探究问题的入口。Studio 4℃ 改编松本大洋原作的动画电影《恶童》(鉄コン筋クリート)中有句台词可作为本期节目结语——「也许白早就拥有了一切的答案,只是到成型为止,还需要一些时间。」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64 「中文互联网补完计划」
本期播客:#64 「中文互联网补完计划」
如何在线上环境中恰当地生产与策展(curate)内容,是数字媒体素养教育(digital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要达最好的教育效果,则须将主动权交予受众手中。本期节目不甚周延地探讨了「简书」,也谈论了如何激励和管理 UGC 和 PUGC 用户的体会。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简叔
#63 翻译也像是甜甜圈的洞一样
本期播客:#63 翻译也像是甜甜圈的洞一样
若仔细想想的话,我们所进行的大多数的沟通交流,人人或人机或机机,都可被归入「翻译」的范畴。翻译,面对它,没有人可以不犯错,只能尽量呈现不那么糟糕的结果。它是一条思想之间的通路,亦是一座充满歧途的迷宫。——你听懂我在说什么了么?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关嘉伟
#62 你有几个 Ziggy Stardust?
现实世界中的人会想象虚构的东西,而虚构的世界也在对现实施加影响。在虚构与现实之间行走得游刃有余,在恰当的时候变身而不丢魂,是一种当今时代的必备技能。不要被「认同」的边界困住。去看看《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61 「全部标为已读」
本期播客:#61 「全部标为已读」
各种讨厌的近期消息显示,我们似乎应该学台湾朋友的念法,把「微信」叫做「围信」——是时候聊聊那一座虽古老却没有「围」墙的花园了。另外,硅谷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正在开展推荐试读计划:每月一美金,最长可试读三个月。若您对此感兴趣,欢迎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将试读链接发送给您。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60 四口联谈
本期播客:#60 四口联谈
四个投资人坐在一起,做了一期大概是开播以来内容涵盖范围最广的节目。东拉西扯,没有主题,循一条主线也可以;各行各业,随便聊聊,亦能互相启发一点什么。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Rio@昂若资本、梅老板@stories
#59 行旅闲聊
本期播客:#59 行旅闲聊
从 Safari 说到另一种「Safari」,这期是一场略有主题的、在非洲日行夜宿途中的桌边茶话,录制于马达加斯加青贝马拉哈严格自然保护区附近。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Denis
#58 「一切问题都是品味问题」
本期播客:#58 「一切问题都是品味问题」
Web 2.0 让互联网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更为直接的互动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这些多年过去,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媒体选择对自家网站的评论区做出各种限制——这举动背后的理由、动机和衡量标准在哪里?本期节目讨论了「线上评论」这件事,也做了听众反馈。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57 「给大众准备的小众内容」
本期播客:#57 「给大众准备的小众内容」
从第 53 期开始,我们准备陆续花几期节目从不同角度来聊聊媒体相关的话题——比如这期——「少数派」这个词,究竟是褒义的成分多,还是贬义的成分多?也许这取决于你站在哪一边,或者你有没有听这期节目。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老麦@少数派
#56 桃燃锦江堤
本期播客:#56 桃燃锦江堤
这是与《比特新声》在公共绿地区域进行的一次无明确固定主题的串台聊天特别节目。虽然周围来自幼儿与麻雀的杂音和室外录制造成的音质下降也许会对收听者造成负担,但这样的环境却令对话者非常放松,口无遮拦。「桃燃锦江堤」是这次录音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收录于《比特新声》的第 147 期「烟锁池塘柳」。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有才@比特新声
#55 写新闻和看新闻
本期播客:#55 写新闻和看新闻
从「report」与「journalism」谈起,这期节目讨论了目指《华尔街日报》的新商业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又聊到试图以「社区驱动」为思路改善新闻业界的 WikiTribune,以及对于非虚构写作来说坚持公正中立是否还依然重要。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张煜南
#54 Burning Chrome:Google I/O 2017 会后
这是场三人越聊越精神,一人默默睡着了的谈话……「Burning Chrome」取自 William Gibson 的早期作品,里边有句话很出名:「the street finds its own uses for things」。在 Google 的「AI First」旗帜下,大家都开始以务实态度,挖空心思为人工智能寻找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这家以「狂野想法」著称的科技巨头,是否正在变得无聊?就本期节目写来反馈,有机会可得 Google I/O 2017 周边礼物。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崔琦雯@Qdaily、Snow@上海 GDG
#53 看 TED 视频能改变人生么?
本期播客:#53 看 TED 视频能改变人生么?
在这个时代,社会教育正在变成一种泛娱乐(也许它本来就应该如此),典型例子便是自我定位为「媒体」的 TED——所以「Ideas Worth Spreading」强调的重点是「传播」而不是「保真」。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 TEDxSuzhou 的发起人赵玉宏,来谈谈关于 TED 的输入和输出。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Jade 赵玉宏
#52 神奇 Deus ex machina 在哪里
《蝶恋花·导语》
海报修图生热议。大腿腰身,总比真人细。音乐剧中说色情,互联网在劫难逸。
❧费尽心机寻刺激。社会本能,爱美远实际。播客乱谈些主义,猜天外救星之计。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51 如何享受现代生活
本期播客:#51 如何享受现代生活
"If the world were merely seductive, that would be easy. If it were merely challenging, that would be no problem. But I arise in the morning torn between a desire to improve the world and a desire to enjoy the world. This makes it hard to plan the day." ——是的,这期谈论如何避免被撕裂。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50 我知道你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
本期播客:#50 我知道你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
这期的标题可以有三种断句方法:「我知道,你不知道,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以及「我知道,你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分别对应三种我们对于隐私问题的顾虑。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漫谈,我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去更多关于隐私的认识和思考。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49 Show Me the Money 下篇
「以太坊」,究竟是一种技术、协议、组织、平台、货币,还是一项应用?(反正不是个地名……)这个越来越多人投身其中的项目,究竟在做些什么?这期是上一期的细化版,主要谈论以太坊以及围绕着它的相关应用和故事,最后扯开去以赛博朋克结尾。建议听完上期节目再来听。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许昕、何斌
#48 Show Me the Money 上篇
可能在许多人眼中,现在来介绍数字货币,是件迟到太久的事,「风口」已过。但毫无疑问地,对更多人而言,「数字货币」依然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期节目谈论了「数字货币」本身、它的运作原理,以及目前一些新闻背后的实际意义,适合对这个话题仍抱有好奇的听众。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许昕、何斌
#47 土豆嫁接西红柿
本期播客:#47 土豆嫁接西红柿
谈话中,我们数次说到小时候——似乎在小时候,很多人都对身边的动植物充满好奇,但这份兴趣却随着长大而逐渐泯灭——希望这期「与植物学家侃大山」的节目能让你回忆起那种美好的感觉。另外我们也聊到了与博物学科普和互联网媒体相关的话题。最后的彩蛋是米花吹卡祖笛。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顾垒
#46 直播「西游记」
本期播客:#46 直播「西游记」
沙特刚决定要建全国第一家电影院,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好莱坞,主播露肩膀会遭到用户投诉……「中东」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新奇而陌生,似乎只会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地方。这期我们找来了在海湾地区从事互联网直播的刘博夏,来谈谈他的「西游记」。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刘博夏
#45 「迟早过年」·《新闻的骚动》
本期播客:#45 「迟早过年」·《新闻的骚动》
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曾经有人开玩笑——每天头件事就是刷微博,遍览从身边到国际的各种新闻并留下自己的评论,简直像是皇帝上早朝。但慢慢地,「上朝」变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状态,所有人都身不由己,被喧嚣纷杂的新闻裹挟——「黑格尔认为,当新闻取代宗教、成为我们的核心指导源泉和权威检验标准时,社会就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44 「迟早过年」·《重游缅湖》
本期播客:#44 「迟早过年」·《重游缅湖》
你有没有过「一人分饰二角」的感受?当知道某件事「原来是这样的」,我便常想起小时候对这件事的印象——就好像那时的自己还在,可以随时跟他对话。读《重游缅湖》,就给人这种感觉。旧日子回不去,但关于往昔的记忆,总能教人遇上时间倒流的意外。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43 「迟早过年」·《莎士比亚》
本期播客:#43 「迟早过年」·《莎士比亚》
你有偶像么?你会给偶像起一个爱称么?你会千方百计地找到哪怕一缕自己跟偶像之间的关联么?如果会,那这本粉丝写给偶像的书值得一读——而且这位粉丝本身也是许多人的偶像。「迟早过年」的第五期,聊的是安东尼·伯吉斯的迷弟之作,《莎士比亚》。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42 「迟早过年」·《礼拜二午睡时刻》
本期播客:#42 「迟早过年」·《礼拜二午睡时刻》
2016年整体疲软的中国电影市场,在春节前被一场「直男癌」和「女权婊」的激烈争论搅得火热。而无论结果偏向哪方,网络糙话都将是这场口水战的赢家之一。古人云「言为心声」,我们的用语选择往往透露出某种特定的价值观。这期节目无意导出任何结论,只是希望能引发更多的怀疑和思考。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41 「迟早过年」·《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油彩会褪色,帆布会发黄,但动画导演高畑勋用 《一幅画开启的世界》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不会变旧的,比如附着在画上的种种回忆,想起来,总是鲜活无比。写邮件来分享你的看画经历吧——或者告诉我们,「特列季亚科夫」用上海话怎么说?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40 「迟早过年」·《论家用电器》
本期播客:#40 「迟早过年」·《论家用电器》
一本名叫《论家用电器》的书,你觉得会是关于什么的?答案是:一部文化理论随笔集。作者汪民安是研究哲学的学者,他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以他独有的「诗意」来探讨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这期里,让我们来聊聊一些被忽视许久的存在吧。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39 「迟早过年」·《现象》
本期播客:#39 「迟早过年」·《现象》
欢迎收听「迟早更新」的春节特别节目「迟早过年」!我们打算趁放假来聊聊阅读,也算是给大家推荐几本书看。大年初一的话题,是多次在往期节目中提及的艺术家杉本博司的书——《现象》——都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但是有的时候,亦可通过本质看现象。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38 东京创业故事
本期播客:#38 东京创业故事
无论是 Ruth Benedict 的《菊与刀》还是 Alex Kerr 的《犬与鬼》,都觉得日本处处充满了矛盾——就像中国人对于这个国家的态度一样。这期节目我们找来了旅日十年、创业中的互联网从业者张文杰,请他来谈谈对日本科技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本期嘉宾:张文杰
#37 吃螺蛳粉,读《离线》
本期播客:#37 吃螺蛳粉,读《离线》
还记得几年前火热的「科技与人文的交叉路口」这个词么?这期我们跟傅丰元一起,聊了聊《离线》这本站在这个交叉路口上的、目前所知最棒的中文科技杂志,以及围绕在它周边的一些话题——从《离线》到「利器」,从选题到写作,从工具到偏好,从阅读推荐到正宗广西螺蛳粉。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傅丰元
#36 我们的方向感都不好
本期播客:#36 我们的方向感都不好
在拉斯维加斯遇到杨威和王青,于是谈了谈各自初次参加 CES 的感受。作为世界第一大消费电子展,虽然没有苹果、谷歌和亚马逊,但众多厂商的展示还是令人目不暇接。本期没有提纲,没有准备,就是三个人围在桌边,一边揉揉走了一天的腿脚,一边聊聊天。
本期主要内容:
#35 「Anti-阿留边几夜宇和」
本期播客:#35 「Anti-阿留边几夜宇和」
明惠上人遗训道:「人应该心怀『阿留边几夜宇和』这七个字。」彼时假名草创尚未定形,这些表音汉字大概的意思乃「就是这样啊」。这位日本高僧认为「什么人就该有什么人的样子」。但我们总见另一群人,老在问「为什么就该是这个样子?」——不论如何,至少后者更可爱有趣些,对吧?
本期主要内容:
#34 为了独立而有所依靠
本期播客:#34 为了独立而有所依靠
我们在炎热与欢乐的东南亚夏天,无法停止抽烟与乱谈音乐。「泛科技播客聊艺术」重出江湖,这期关于音乐。「独立音乐」是不是伪命题?音乐内容消费的移动化是好还是坏?流派和风格的模糊化是怎么回事?民谣为什么火了?说实话我们无法给出确实的解答。不过,但愿能给你些许启发。
本期主要内容:
#33 嗜睡症和大烟枪
本期播客:#33 嗜睡症和大烟枪
拖了很久的听众反馈终于在这期做了,非常感谢大家的热情来信!继 NASA 的太空话题之后,任宁与枪枪又以门外汉兼体验者的身份,谈论了对各自 DNA 检测结果报告的感想,也聊到了基因科技对于就业、医疗以及日常生活的意义和影响。你有什么祖传的珍稀基因么?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32 声音背后的声音
本期播客:#32 声音背后的声音
从这期节目开始我们使用了新的开场曲。原本请侯晨钟来,是想简单介绍游戏音效制作的技术与理念,但不知怎么却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围绕声音与音乐的、有主题的闲聊,拉都拉不回来——那索性就聊吧!晨钟反复提到的「所有的艺术都是多媒体艺术」,各位听众有没有同感呢?这期节目的延伸阅读里有不少视频,请大家务必前往观赏。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侯晨钟
#31 穿过你的钱包的我的脑
本期播客:#31 穿过你的钱包的我的脑
总有那么些人,令你不但愿意花时间,而且愿意付钱听他说的话,读他写的字。可就算你情我愿,这背后的定价、分发、选题和用户偏好的机制要如何设定才能让双方都满意?靠知识卖钱的模式在未来会往何处去?任宁和枪枪做了一期与「大可瞎聊」的串台节目,与其他两位收费内容的重度用户聊聊知识和内容的变现方法——不管怎么说,知识分子能靠知识吃饭,总是一件好事。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梅晨斐、邵佳琪
#30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本期播客:#30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这期给人的感觉应该会比较极端——很喜欢,或者很讨厌。如果对话里暗示的人事物你都能听明白,那你基本上能通过中国创投圈知识四级考试(如果有的话)了。我们邀请到了「沪上名绅」金叶宸,听听他对资本寒冬、共享单车、视频直播、投资人与创业者,以及猪肚鸡的无意识吐槽。本期含有少量粗口与性相关内容,17岁以下听众请在成人陪同下收听。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金叶宸
#29 「他们知道 BABA 的意思么?」
这期节目,是三个金融出身的人来说说这门吃饭手艺。金融到底是什么——这个听起来枯燥讨厌的词汇,背后总有些除了钱之外的有趣物事,才引得这许多人前赴后继——比如,作为纽交所员工,亲历阿里巴巴上市那天是一种什么体验?敲钟究竟是怎么个敲法?任宁、枪枪和柏慧聊到了不少金融界的新旧名词,也扯了一番关于美国大选的闲话。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柏慧
#28 从建筑说开去 下篇
本期播客:#28 从建筑说开去 下篇
看起来单纯的东西往往最难弄——无论是清水混凝土立面、一方自然明灭的天空或是目前创投界流行的「做到极致」。从听众反馈说起,任宁和枪枪一路旁逸斜出,不断出现「啊,这让我想到……」的情况,不过还是依计划介绍了一代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以及 James Turrell、Walter de Maria 与李禹焕三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地中美术馆内展品的照片都可以在官网找到。这期节目有 aftershow 彩蛋。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27 从建筑说开去 上篇
本期播客:#27 从建筑说开去 上篇
建筑是人的延伸,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媒介。《How Buildings Learn: What Happens after They're Built》曾经以一种记录软件迭代的口吻,详细论述过各种建筑随着时间流逝而发生的改变——这本书的作者,正是 Stewart Brand,《The Whole Earth Catalog》的主编,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硅谷创业者。到底该归属人文还是科技?十字路口,是鳞次栉比的建筑。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26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漫游 下篇
本期播客:#26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漫游 下篇
这是「泛科技播客谈艺术」的第二期,也是任宁与枪枪的濑户内国际艺术祭的下半途。除了试图「用声音再现旅程」之外,他们还介绍了大竹伸朗与杉本博司这两位在中国并不太出名的大师级人物。这期里,任宁从草间弥生聊到了艺术家的商业化,枪枪又借电影回到了艺术与概念本身,最后甚至还提到了小米——某种风格的流行、产品抄袭、模式山寨与生物学上的趋同演化有什么关联?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25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漫游 上篇
本期播客:#25 濑户内国际艺术祭漫游 上篇
这是艺术、展览和建筑相关“旅后感”的第一期。大致的方向,是想用语言加声音,将这次旅行在耳机中重现出来。无论你是喜欢旅行、艺术,或者你是相关从业者,在寻找旅游行业的商业机会,又假如你在政府机关做事,想要听听一个传统地区重振和转型的案例,再要么你纯粹就是哈日,对东瀛风物都感兴趣——希望都能让你有所收获。如果你觉得科技与艺术无关,觉得我们作为一档广泛意义上的科技播客来谈这些是一种离题,那也许你的思维还停留在工业1.0时代,还停留在珍妮纺纱机的时代。在商业与审美、技术与自我表达密不可分的现在,人的观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变得无比重要。任何行业的人,哪怕是出于功利的目的,都应该学习艺术——至少学习感受艺术吧。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24 听 NASA 工程师讲故事
本期播客:#24 听 NASA 工程师讲故事
这是一场关于另一场对话的对话。
很幸运地,任宁与枪枪在 NASA 资深工程师 Dan Rasky 家里住了一星期,并且听他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关于 NASA、Elon Musk 和他家的猫「奶油」的有趣故事。Rasky 是航天热屏蔽领域的专家,也是 Musk 的工作伙伴。他现在是 NASA 旗下专门与太空创业公司合作的项目 Space Portal 的负责人。
由于原本的对话采用英文,所以任宁与枪枪回忆、翻译及复述了和 Rasky 聊的内容,并且加了一些术语解释和背景知识,也顺便谈及了个人感受。
本期主要内容:
在节目里没有提及的: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23 边喝茶边跑题:设计、政治和社会
本期播客:#23 边喝茶边跑题:设计、政治和社会
#22 爱好与职业的十字路口
本期播客:#22 爱好与职业的十字路口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Ben,Melody
#21 卖过水母的纹身少年
本期播客:#21 卖过水母的纹身少年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李泽凡
#20 天使在云端
本期播客:#20 天使在云端
#19 这一夜,我们谈 UX
本期播客:#19 这一夜,我们谈 UX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本期嘉宾:黃彥嘉、曾映傑
#18 「硅谷折叠绝对是有的」
本期播客:#18 「硅谷折叠绝对是有的」
#17 有些东西永远不会饱和
本期播客:#17 有些东西永远不会饱和
#16 「有趣」的反义词是「冷漠」
本期播客:#16 「有趣」的反义词是「冷漠」
#15 人生如戏,游戏的戏
本期播客:#15 人生如戏,游戏的戏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14 苹果!苹果!
本期播客:#14 苹果!苹果!
本期主要内容:
Clayton Christensen 《创新者的窘境》
本期主播:任宁
#13 为了录这期节目,我们假装去 HOUSE VISION 逛了逛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11 3/4 这是一期娱乐性的特别节目
本期播客:#11 3/4 这是一期娱乐性的特别节目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11 封闭的肉体与开放的精神
本期播客:#11 封闭的肉体与开放的精神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10 互联网的「原罪」
本期播客:#10 互联网的「原罪」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9 我们终于有听众反馈了
本期播客:#9 我们终于有听众反馈了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8 设计师物种鉴定指南
本期播客:#8 设计师物种鉴定指南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7《硅谷》是如何重现「硅谷」的?
本期播客:#7《硅谷》是如何重现「硅谷」的?
#6 AI 若有一张不老的脸
本期播客:#6 AI 若有一张不老的脸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
#5 边饮边聊《机械姬》
本期播客:#5 边饮边聊《机械姬》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4 纸本杂志是阅读长文章最好的「硬件」
本期播客:#4 纸本杂志是阅读长文章最好的「硬件」
本期主要内容:
在线教育平台
导演:周全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3 日本 Slush Asia 之行
本期播客:#3 日本 Slush Asia 之行
本期主要内容:
日本之行的收获:
关于日本与北欧的描述:Everything is clean and everything works.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2 Keep Portland Weird
本期主要内容:
本期主播:任宁、枪枪
#1 众筹、YC训练营以及Overcast的故事